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专题

湖北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的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王紫嫣 何璧真 浏览人气: 发布时间:2025-07-16

中国青年网黄冈7月12日电(通讯员 王紫嫣 何璧真)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为探寻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RB015小分队于7月3日7月7日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这里,不仅是传统农业的沃土,更是文旅融合的创新高地。从生态稻田的绿色希望到文旅融合的诗意田园,从田间农人的辛勤耕耘到红色印记的精神传承,黄梅县正以独特的模式和理念,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RB015小分队深入当地多个特色农业项目,探寻乡村振兴的“黄梅密码”,收获颇丰。

踏访谦益农业:在生态稻田间探寻绿色农业的振兴密码

image.png

图为队员们与谦益农业负责人陈征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边预婷

RB015全体成员来到谦益农业进行参观调研。据谦益农业(湖北)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征介绍,从最初的 108 亩稻田发展到如今6省共12个基地,种植面积达 15000余亩。他们始终秉持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拒绝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为了保证土壤的肥力,采用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方式;为了防治病虫害,利用天敌、物理诱杀等生态手段。我们发现虽然这种种植方式会导致产量有所降低,成本有所增加,但生产出的大米品质优良,深受市场青睐,价格也远高于普通大米。

成员们还了解到谦益农业的创新之处不仅在于生态种植,更在于其独特的“农业 + 互联网”经营模式。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公司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从种植基地建设、产品研发到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农业闭环。公司注册了“简箪”“香畴”“虚心谷”等多个品牌,分别对应初加工、深加工产品和休闲文旅,实现了三产融合。

对话田间农人:从双手耕耘里读懂乡村发展的民生温度

image.png

图为队员们在农民家里面进行访谈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边预婷

在田间劳作的农人是乡村发展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成员们主动走近农民家中,与他们深入交流,从他们的讲述里读懂了乡村发展的民生温度。

步入谦益农业的生态稻田,在试验田里仔细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了解种植密度、施肥灌溉等细节。烈日下,成员们弯着腰,近距离查看稻苗的长势,感受着农业生产的艰辛与不易。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田埂边的杂草错落有致,稻田里不时有小鱼小虾游动的身影,都展现了其优良的生态环境。这便是谦益农业坚持多年的生态种植模式的生动写照。

成员们在田间仔细观察着水稻的生长情况,种植部负责人梁志高介绍生态种植的细节,同时了解谦益农业是如何带动农民乡村致富的。从刚开始团队只有几个人到如今成立公司,正是这种对绿色农业的坚守,让谦益农业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也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找到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看到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脸上的笑容多起来了,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梁志高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全体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让农民受益,而像梁志高这样的农业工作者,正是连接生态农业与农民的重要桥梁,他们用专业和坚守,让乡村发展充满了民生温度。

漫步袁夫稻田:看农旅融合如何让土地绽放“诗与远方”

image.png

图为RB015小分队在袁夫稻田农场参观调研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边预婷 摄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黄冈市黄梅县的袁夫稻田以其独特的农旅融合模式,成为了一片充满诗意与活力的田园胜地。这里不仅是生态农业的典范,更是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RB015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乡村振兴标杆企业袁夫稻田(湖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入袁夫稻田文创店,成员们看到了许多文创产品以及工作人员正在直播袁夫稻田的大米,与此同时,工作人员介绍特色产品-鲜米酪,其有着浓厚的米香以及麻薯的口感。接下来,成员们通过劳动实践、企业参访等形式,感受生态农业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                    

  队员们通过实地参观和调研发现,袁夫稻田以文创思维重构农业价值。企业将3000余亩稻田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空间,比如:绿皮火车改造的餐厅、星空帐篷与木屋民宿、向日葵花海与稻田栈道构成自然教育课堂。这些沉浸式的体验将农业场景转化为文化创意载体。袁夫稻田还定期举办各种特色活动,如秋收节、插秧节等。这些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让游客们在参与中感受到农耕文化的魅力。据工作人员介绍,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家庭来体验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

   从外企高管到新农人,袁夫稻田负责人袁勇刚用8年时间证明: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生态的保护。通过农旅融合,袁夫稻田让乡村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让人们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在当代城市化加快的社会下,我们回归自然,了解稻米的乡土气息更显弥足珍贵,RB015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的此行调研,不仅触摸到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更在泥土与花海的碰撞中,书写着青年投身时代课题的答卷

回望红色印记:在革命精神传承中汲取乡村振兴力量

image.png

图为成员们在红十五军纪念馆前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曾涵熙

黄梅县是一片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土地,这里曾是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地方。在此次暑假社会实践中,成员们还走访了当地的红色遗迹,聆听革命故事,感受革命精神。在纪念馆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诉说着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故事。成员们认真观看一件件展品和介绍,被革命先辈们的崇高精神所感动。当地政府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打造了一系列红色旅游线路。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传承了革命精神,还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的动力。

回望红色印记,成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精神的传承。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道路上,黄梅县正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这种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激励着当地人民为乡村振兴不懈奋斗。

此次暑假社会实践之旅,让全体RB015小分队的队员们收获颇丰。RB015小分队深刻认识到,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而红色精神则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的青年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来,共同描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将成为成员们心中的火种。小分队所有成员表示也将带着这份对乡村振兴的深刻理解,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持续关注“三农”问题,用所学知识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让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