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寻迹延安实践队赴杜甫川社区实践
作者: 胡峻豪 浏览人气: 发布时间:2024-07-17
杜甫川社区是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下辖的社区,古代诗人杜甫曾路过此处,故当地人民起名为杜甫川。杜甫川社区紧邻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红色遗迹,是延安精神传承发扬的前沿阵地。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近距离感受传承延安精神,2024年7月4日下午,北京理工大学“寻迹延安”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杜甫川社区,进行了文艺表演互动直播、解放军老战士慰问交流、社区劳动志愿服务和社区干部及居民访谈等丰富的实践活动。
办文艺汇演,享精神盛宴
下午2时30分,“延安火车站夕阳红艺术团”部分老年艺术家陆续来到杜甫川社区活动室,通过亲切地交流,实践团同学们初步了解到爷爷奶奶们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清清的延河水,抚育你茁壮成长……”,在同学们深情整齐的《北京理工大学校歌》歌声中,表演交流正式开始。实践团同学为爷爷奶奶们带来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合唱、《青春中国》朗诵、《我爱你中国》合唱等节目,而爷爷奶奶也带来了《浏阳河》、《映山红》、《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十余首红色经典曲目……在热烈的歌声中,实践团同学与爷爷奶奶们的情感达到了高度共鸣,在欢乐的氛围中,同学们与爷爷奶奶又一起合唱了《打靶归来》、《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最终在婉转的《难忘今宵》合唱声中,文艺表演完满结束。本场演出,使实践团同学享受到一场精神盛宴的同时,也同步进行了网络直播,最终直播观众总数达495位,使本次文艺汇演更广泛地丰富了延安市民精神生活。在本次文艺汇演中,同学们直观感受到前辈们的昂扬、乐观、无畏,感受到他们岁月无法磨灭的精气神,对延安精神的体会与传承也有了更真切的感悟。
寻革命前辈,悟红色精神
下午3时,部分实践队同学与杜甫川社区“360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共同前往解放军老战士祁向恩的住处,进行拜访慰问。在亲切的交流中,得知祁老先生曾17岁参军入伍,18岁入党,曾担任朱德、彭德怀的警卫员、通讯员以及作战指挥员,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如今94岁高龄,仍精神矍铄。在交流中,祁老先生为同学们讲述了解放战争中的故事,“吃饭都要给钱,不扰民,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解放军纪律严明的作风素质令人记忆犹深。最终,祁老先生对同学们真切寄语:“好好学习,保卫祖国!希望你们努力、上进,为祖国做一点贡献!”在与老战士亲身交流后,实践团同学深刻感受到革命前辈身上流动的红色血脉和蕴藏的崇高理想。在聆听了祁老先生的寄语后,实践团同学备受鼓舞与振奋,深感传承发扬红色文化、建设伟大祖国的重要责任与使命。
做志愿服务,赴劳动一线
下午5时,寻迹延安实践队全体同学与杜甫川社区“360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共同前往杜甫川社区广场和居民楼,开展社区建设及劳动志愿服务。在亲身劳动的过程中,实践队同学们不仅为杜甫川社区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也更加真切体会到社区建设的艰辛。伴随挥洒而下的汗水,同学们对前辈们艰苦奋斗、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历史有了切身的体会,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访社区干部,谈为民情怀
最后,北理工“寻迹延安”实践队的同学们还有幸采访到杜甫川社区的宋书记。宋书记驻守社区一线多年,为提高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尽心尽力地办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传承红色优良传统的生动体现。宋书记牵挂人民生活的冷暖,设立网格工作站、问题墙、回音壁等举措以深入群众,了解民情,打通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宋书记带领社区360帮帮团、打造邻里生活圈、维修改造居民楼水暖、举办丰富的文体活动等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这些惠民举措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精神生活更加充盈。宋书记怀着深沉的感情说,是希望提高人们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情怀和理想,支撑着他始终坚持做为民服务的事情。即使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艰辛,还会受到人们的质疑和批评,但看到人们在社区的努力下生活得更好,就是对他最大的慰藉和鼓励。最后,宋书记勉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永远坚守初心,将所学回馈社会、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