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筑梦破浪行,辽河延水映山红”实践团成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
作者:胡蕊 浏览人气: 发布时间:2024-08-06
2024年7月23日至8月4日,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春筑梦破浪行,辽河延水映山红”实践团分别前往沈阳、大连、丹东、东港、灯塔和延安开展社会实践。
为了深入挖掘辽宁与延安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激发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团队成员走进红色革命旧址、纪念馆,了解两地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在此之后,为了联结辽宁与延安的革命精神,团队成员又分别在两地基层进行宣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跨越时空的红色之旅:辽宁烽火记忆与延安革命精神探寻
本次实践学习中,团队成员先后参观辽宁省内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以及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通过实地参观和听取讲解,多角度、全方位地学习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历程和影响,深刻感受九一八事变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无数同胞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无数家庭支离破碎,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体会抗美援朝伟大胜利的来之不易和艰难曲折时,实践团成员于鑫宇说道:“要深刻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民族的记忆和灵魂所在,人们应该尊重历史、铭记历史、传承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未来提供指导和启示。”;了解中国的工会历史和工业文化,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明确工人组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了解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的创办背景和历史沿革,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与崇高。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学习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纪念馆时所摄。 金恩情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参观学习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旧址时所摄。 胡蕊 供图
红色薪火相传:辽宁延安共话革命精神新篇章
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团队成员分别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新兴街道碧海社区、辽宁省辽阳市灯塔市古城街道小黄金村三地进行理论宣讲。以讲述辽宁和延安两个地区红色革命文化的历史为起点,让群众更清晰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史实,在历史事件中体会到辽延两地在红色革命精神上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红色文化资源中存在互补性以及在红色文化教育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宣讲团成员呼吁新时代青年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为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文化做出贡献。参与聆听宣讲的一位来自辽宁丹东的中学生说道:“目前学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随党的步伐具有很大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新兴街道碧海社区向群众们讲述辽宁红色革命文化。 陈姝睿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纸坊便民服务中心向群众讲述辽延两地红色资源的多样性。 胡蕊 供图
历史的回响,精神的传承:辽宁与延安红色革命精神感悟札记
在参与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展现出高度的热情和深刻的思考。这次旅程不仅让成员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更使他们对红色革命精神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团队成员刘子惠在宣讲过后说道:“红色革命精神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我们当代人应该不断学习和传承的精神动力。实地宣讲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播红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让我更加坚信红色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和发扬。”团队成员许一凡在参观学习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后说道:“我将把这次实践活动的所感所悟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去。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馆口表达参观感悟。 荣容 供图
据悉,实践团自成立以来,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在实践中不仅传播了辽宁与延安的红色革命文化,更是体会到了先烈们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深刻内涵。成员们认为在缅怀先烈、感悟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了力量、坚定了信念。这种力量将激励着成员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